如果「現代足球」的特徵在於效率,那麼《足球經濟學》作為足球世界的《魔鬼經濟學》(Freakonomics)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了。本書仿照後者的「資訊式娛樂」(info-tainment)方程式,知識和八卦共冶一爐,繞以經濟學和統計學方法將數據庖丁解牛,破解常見的迷思,例如:英格蘭不勝之謎。
作者的分析是,英格蘭是名過於實。更甚者國民放不低帝國光輝的心態令他們長期空想,並錯失改良機會。作者主張以統計學的因素,總體地解讀足球內在邏輯,比主觀地認定「足球就是這樣」的傳統足球知識更科學,也更準確。而根據他以人口、人均收入和國際賽經濟三大因素推斷,英格蘭實力僅列全球第十,賽績不算差了。
本書文字淺白而有噱頭,事例生動八卦,和其推崇的足球視野一樣富有效率而不失機智,是三五倫敦金融才俊在酒館互露機鋒的最佳談資,相信也能打動老球迷的心坎。內容還觸及球會運作、賽事操作、球迷行為等,結論是當今球壇充滿老舊誤解,全因只有少數人認識到經濟學的威力─表表者是阿仙奴領隊雲格(碰巧他念經濟出身)。本書也向暮氣沉沉的英格蘭國家隊「抽水」,藉此倡議「經濟的足球」,緊貼科技主義的世界大勢,尤其當各大聯賽與世界盃已成為大生意,足球變得有點像reality show,講求專業管理和可以計算的結果和回報,「前現代」的浪漫足球愈來愈難有立足之地,連巴西也轉踢實用足球了。
但在觀點以外,本書最關鍵處在於方法。作者預設了足球也像自然科學,表象背後有優雅的規律存在,而忽略了後者極重視實驗,否則就是煉金術,而人世間的事卻難以科學實驗,金融海嘯就是最佳例子,在足球也很明顯。本書對球手與賽事統計數據的重視令人想起棒球、籃球與美式足球等美式球賽,但忽略了後者的比賽形式做成統計資料的重要角色,而在足球情況有異。
足球既不如上述美式球賽以至棋藝攻守及時間控制條理分明,慣常停頓讓教練操控細至出球角度,戰術與節奏全是雙方實時互動的結果,講求的是亂中之序,而不是序中之變,是Mise-en-scene(場面調度)而不是蒙太奇,兵荒馬亂而不像西洋棋,甚少明顯的決策轉捩點,連貫性令細微的誤差擴大,發酵成蝴蝶效應的質變,累積的不只冷冰冰的比數,更是場中陣勢的張力,呈現真實的角力。人為因素和因為比數低而不確定性極高的殘酷命運感覺,更是足球教人又愛又恨的魅力所在。
既無嚴格的比賽結構,事態難以被切割與量化,統計數據也難以按照格式發揮作用。難怪本書最有啟發的是寫十二碼的策略,因為決策處境正是典型的博弈案例。《足球經濟學》沒有像《魔鬼經濟學》中的「反饋分析」(recursive analysis)之類的方法,將理論數據和現實互相印證,只將一大堆結果編成好故事,是提煉不足。當數字上的關聯(correlation)多於實質上的因果(causation),以方程式的和諧和協調取代了現實中的混亂,就算在統計學中站得住腳,也是理論歸理論,無助細緻決策。吊詭地,這與本書欲批判的「古老智慧」同樣是但求自圓其說的迷信。也許糅合混沌理論等「新科學」會更貼近足球的現實,也更接近一種入世的科學。
足球更精準是大勢所趨,但現代足球也有悅目的全能足球和死寂的穩守突擊之別,不能就此放棄傳統智慧而盲目追求一種商業世界的效率,很容易以體制代人性,洗掉足球的浪漫激情魅力。總括而言,《足球經濟學》倡議足球現代化,抓住了運動體制化的大潮,卻忽視了體制化的局限,以及出路正在於足球的人性一面,未竟全功。
Soccernomics
作 者:Simon Kuper & Stefan Szymanski
出 版:Avalon Publishing Group
原刊《信報》|書事 2010年7月3日
Monday, August 09, 2010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